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

[轉貼] 價差的判斷與應用

價差的判斷與應用
■楊智皓 大華期貨專業襄理 (2007-09-02)

金融商品往往有著其不同的功能性,而在台灣期貨交易的快速成長之下,期貨這項商品也開始受到人們所重視,而期貨的其中一項功能就是價格發現的功能,也就是可以預期未來的盤勢走勢,其中衡量此項指標最重要的就是關於價差的部分了.所謂價差就是期貨和現貨間的價格差距,一般而言期貨的價格會高於現貨價格,也就是所謂的正價差,反之則為逆價差,所以正價差預期後勢看漲,逆價差則預期後勢看跌。
一般人在判斷價差的走勢時,往往都是使用價差的絕對數字來判斷,例如大幅度逆價差就代表後勢的看法偏空,這樣的判斷法看似合理,但在某些情況下,其實也隱含著某些錯誤,舉例而言台股每年的除息旺季,通常都會產生大幅度的逆價差,而這時逆價差的幅度往往可以超過1%,甚至是可以到達2%的逆價差,因此不少人會把此時的逆價差當作後勢偏空的判斷,但其實這樣的說法有失偏頗,一般而言期貨指數會預先反應加權指數除息過後的指數水準,也就是說我們這時在計算期指的真實價差時,應考慮除息所蒸發的點數,如此才可得知真實的價差為何。
以下舉例說明,假設目前大盤指數為7,000點,期貨指數為6,850點,除息所會蒸發點數為180點,這時表面上的逆價差為150點,逆價差的幅度超過2%,有不少人會因此認為後勢偏空,但這時我們必須考慮到除息所蒸發的點數,計算方式為6,850-(7,000-180)=30,真實價差反而為正價差30點,也就是目前市場對後勢的看法其實並不悲觀,反而顯示後勢看好的想法。
其實價差只是一種輔助工具,也就是說無論我們算出來的真實價差結果為有利多方還是有利空方,但這並不是判斷走勢的唯一依據,我們在操作時仍需要通盤思考,才能賺取波段的利潤,而不少人也會趁逆價差大幅度放大時進場搶短,因為她們認為這時有利可圖(期貨較現貨價格便許多),而價差收斂時,往往也可以得到不錯的利潤,但這也不是每次都行得通的,在96年8月合約的後半段,盤勢從高點下殺的時候,由於逆價差過大而進場搶短的投資人,幾乎都受到空方狙擊,因此操作上需多方思考,這樣才能提高勝率並增加利潤。

沒有留言: